在我看来,所谓的垃圾币,并不是说它本身一无是处,而是说它因为某种缺点,特别容易让人亏钱,而且是下跌后一去不复返,再涨回来的可能性微乎其微的币种,这些币,对我们来说,就是垃圾。
有的人天赋异禀,盘感敏锐,玩垃圾币也能赚钱,那就没必要看下去了。如果你对你买的币心里没底,或者老是踩坑买到亏钱的币,那么可以看一看这篇文章。
下面来罗列一下有哪几种垃圾币。
上线的交易所少且差的币:对一个币来说,流动性至关重要。什么是流动性,就是它的交易深度,是不是好买,是不是好卖。流动性差了,买起来溢价高,卖起来折价高,一买一卖,就能让我们损失好多。而一个币上线的交易所,可以直接反映出流动性的好坏。头部交易所的用户多,能提供很好的流动性,而上线多个交易所,能提高币的抗风险能力,避免币被某个交易所下架带来的冲击。
记得18年有个国外的项目方,也很牛,他们的币上线了币安,社区建议他们多上几个交易所,他们表示,币安已经是最好的交易所了,没必要上别的交易所。结果,这个项目被币安下架,导致暴跌,一度腰斩。
简而言之,上了头部的交易所,不一定就有很好的流动性,但没上头部的交易所,流动性一定回差一大截。所以,我们选币,尽量挑选那些上了多个一二线交易所的币,至少能避免下架风险。
模式币(资金盘):为什么说这类是垃圾币呢?因为每一个模式币,看似涨幅巨大,但大多数人都是亏钱的。为什么会这样呢?无非是项目方精通人的心理,利用大家的无独立思考能力、盲从、贪婪等心理,给大家洗脑,让很多人不舍得卖。然后通过快速的拉升砸盘,实现收割,快的让多数人反应不多来,昨天还是大赚,一觉醒来就被深套了。
这类币,看着是赚钱,但真的不适合大多数人玩,一不小心就被收割,去给别人送钱。
最典型的例子,就是某某云了。这个项目,项目方把大部分币用社区的名义控制在自己手中,支配起来很大方,大量的币被用项目运行开支的名义投向二级市场,最终由持币人来承担高通胀,这样的币价,能涨起来么?
而一个正面的例子,就是OKB了,之前OKB的总量设置为十亿个,但流通只放出来三亿个,另外七亿,一直没放出来,由ok控制,OKB也是三大交易所中表现最差的平台币。之后,ok宣布销毁手上七亿OKB,币价随之大幅度拉升,市场对其做法反应积极。
当然了,上面说的这些币,大家也许能找到涨的很好的来反驳我,但这些其实是幸存者偏差,不能作为你买币的依据,还是要有独立思考。今天先写到这里,大家有什么疑问可以评论里写出来,大家一起讨论,避开这些大坑。